2013/04/21
【文、圖/節錄自臉譜出版《上榜力!》】
金榜鐵則/「大․中․小+1計畫法」達到目標成果
想通過考試,「如何訂計畫」是一個大關鍵。在訂定學習計畫時,應該從考試日期開始反推計畫時間。這就是反推學習法。
作者:篠田惠理香 譯者:歐凱寧
出版社:臉譜
出版日期:2013年01月31日
我在考前鎖定最後要做的事情,擬定了三階段計畫。
這方法我命名為「大․中․小+1計劃法」,就是將考前一個月分為大計畫、中計畫和小計畫。
第一個「大計畫」就是「包含現在開始到考試當天所有該做的事情」。
「中計畫」就是「大計畫」的細分,規定「一星期~一個月內能完成的事情」。
「小計畫」則是「如何使用一至數天的短時間」。今天訂明天的計畫也不嫌晚。
◎「大計畫」決定大目標
訂定大計畫的方針,就是把「上榜所該完成的基本事項」妥善分配到考試前的這段時間裡。
大計劃中「至少該完成的事情」,要從考古題與出題方向來研究,然後妥善分配到「考試前的幾個月中」。
要擬定大計畫,可使用類似月曆之類的紙張。另外請準備「該完成目錄(科目、教材、活動)」。
以司法考試來說,計畫內容就像下面這樣:
<「憲法科」至少該完成的事情>
․熟讀條文(輸入․輸出)
․考古題(○年~○年間的是非題,○年~○年間的申論題)
․選擇題題庫一本
․基本參考書一本(輸入․輸出)
․判例百則精選(輸入․輸出․解釋理由)
․補習班考題兩份
行政法、民法、刑法、商法、民事訴訟法、刑事訴訟法、自選科目一科(我選智慧財產權法),總共八科都要做一份這樣的目錄。
即使同一份教材,「輸入」與「輸出」時的用法也不同。讓我們看看如何不同。
例如我對「判例百則精選」的規劃如下。
1 輸入…先掌握案例與判決內容。
2 輸出…下次看到這案子,要能說出問題論點何在,判決結果如何。
3 解釋理由…最後練到只看案名就能說出「案件內容,判決結果,有多少判決理由,內容如何」。
◎「中計畫」以一個月․一星期為單位
中計畫大概是以一個月、一星期為單位來訂。中計畫極為重要,讓我們看看大計畫,來思考一個月該完成多少事情。
這裡要注意的是,你可能會貪心地想多做點什麼,卻又發現做不完,而經常修改計畫。請千萬別這麼做。
中計畫的內容,就是按照大計畫的內容去做分配。
接著最好實際開始唸看看。應該唸個一兩天就會覺得該修正一週份的計畫。雖然考試種類五花八門,但大多資格考都要記憶許多前所未見的知識,所以翻幾頁就看不懂也是理所當然。在看不懂的頁數之間來來去去,一小時眨個眼就過了。
通常訂定計畫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會唸得很順利,沒考慮過自己會碰壁。所以開始執行的前兩天應該都會覺得「沒辦法照計畫跑」。
這時候就請重新檢討一週計畫。
持續修正一星期、一個月份的計畫,大概過一個月你就能確實掌握「一星期能做多少」「一個月能做多少」。
只要面對現實,知道自己一個月其實讀不了多少書,就能在這前提之下訂定下個月的學習計劃,並且修正大計畫。
開始唸書之後的一兩個月,應該都在修改中計畫。就當是在學怎麼訂計畫,多修改幾次,掌握「一個月的實際學習量」吧。以此為前提,再來訂定往後的計畫。
中計畫順利進行,就會來到最後一個月。最後一個月的計畫進度,要考慮到最後一週該完成哪些事情。這一個月是中計畫最重要的月份。
最後一週必須只剩確實能完成的項目,達到一個「不做事也免煩惱」的狀態。也就是最後一週該做的事,應該只剩下考試當天早上該做的事。照這方法來做,到了考試當天,覺得自己的學習進度完全照計劃進行,則必定會金榜題名。
◎「小計畫」單位是一個半小時
小計畫是單日計畫,每半小時一個區間。可以在數天前或前一天訂好。方法是在便條紙上寫計畫內容,執行之後再寫上實際執行成果(這點會在鐵則55、56「便條紙學習法」詳細說明)。
小計畫是規劃某天該如何使用。以一個半小時為區間,決定各區間的進行事項,比較有效率。兩個區間之中必須有十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。
聽說人腦的連續運轉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。而我實際上也以一個半小時為單位來擬定計畫。之後在鐵則43還會提到,一個半小時單位的節奏比較順暢。
比方說下面是我某天在自習室的唸書時間表(來回的電車車廂也算學習時間,這在鐵則49會提到)。
9:00 刑事訴訟法判例百則精選1․2․3․4․5(輸入)
10:30 民法選擇題庫1~150
12:00 中午休息(包含複習上午進度),與朋友交談
13:00 民法選擇題庫150~300
14:30 刑事訴訟法判例百則精選6~10(輸入)
16:00 公司法基本書第三章
17:30 智慧財產權法基本書第二章1~2
19:00 最後收尾&明日計劃
晚上七點之後的最後收尾,是考慮到當天可能有想唸卻唸不完的部份,或是有想查的新事項卻拖太晚,所以計畫裡安排了收尾的時間。
通常我會在自習室待到晚上八、九點,利用這段收尾時間,可以避免壓迫到明天的計畫。
當天完成的內容也要確實記在便條紙上。之後才能確認進度到哪裡。
訂定單日的可執行計畫,並且實際執行,是自信與活力的來源。
from
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78&f_SUB_ID=5568&f_ART_ID=4504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