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考典必勝/如何抓題才不會遺漏重要內容?

2014/10/31【聯合新聞網/文、圖節錄自商周出版《考典2:國考、公職、銀行、研究所、各類證照、國營事業 必勝全攻略》】


圖片提供/商周出版





10大原則讓你一次上榜!
確保優勢.分進合擊.先馳得點.先求有再求精.針對要害.集中精力.挑軟柿子吃.先想後看.零存整付.小事累積成功

申論題27要領+測驗題11祕訣+公文作文寫作7策略=如願上榜
◎實戰模擬法、甘氏版面配置法……,教你如何做出申論題的完美筆記。
◎四要四不法、不輕易劃線法……,教你如何實行測驗題的默想與逐次剔除!
◎多元素材重整寫作法、分段重組寫作法……,教你如何獲得在公文與作文寫作項目得高分!

作者:陳膺宇

政戰學校法學學士、政大東亞所法學碩士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(UCLA)教育學博士。

精彩書摘:

只是「抓題、解題」,卻不會遺漏重要內容的措施。

有讀者問:

如不看書就抓題,會不會產生知識只是片片段段的困擾?並增加讀書不完整的風險?因為直接看題目,然後只重視跟題目有關的課本內容,會不會忽略跟題目無關的課本內容,而那些跟題目無關的課本內容,雖然不是申論題王,但也可能對於其他「論述」有幫助啊?

很多讀者擔心如何抓題才不會遺漏重要內容?

我首先要澄清以下幾點:第一,每科一百大題的範圍很廣,幾乎可以涵蓋所有重要的內容;第二、這一百大題要先勾進教科書或參考書內,然後依照章節順序以題目取向做有系統的整理,只是跳過較不重要的內容;第三、如果時間夠,你當然可以有很多補救措施,但在有限的時間內,這是「最直接有利於考取」的辦法。

此外,我要強調,我並不是要你不「看書」,而是說「先看書」不符「讀書報酬率」!

如上所述,抓一百大題最可能會考的題目,也約略佔全書的重要內容了!備考當然要先抓住最重要的!並且依章節順序編列到課本上,呈現有系統的鋪陳而不是毫無順序章法的題目;當你要撰寫出完美的筆記時,你必須瀏覽課文中相關的訊息,做有意義的、完整的陳述,而不是斷簡殘篇的材料。

小題目或較不重要的內容可能會漏掉,但我其實也有告訴大家補救的措施,並提及,如問答題或解釋名詞等小題目,可用《考典1》中的「祕訣7」抓個三十、五十題,以防萬一(《考典1》P.78~79)。

將這些題目的筆記簡單條列就好,約略五到十行之間,例如《考典1》第185頁做PISA的筆記八行,若考出來就憑自己的實力把它擴充到四十四行,還是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數。

跟題目無關的課本內容雖然「可能」對於其他論述有幫助,但那是指「能納入完美筆記的內容」,如果不被納進去,對考試就沒什麼用處了!

其實,《考典》要講的是優先原則—「擒賊當然先擒王」;如果你還有時間,當然可以「回頭」看不放心的部分,問題是時間始終不夠用啊!

另有讀者提出以下疑惑:

像政治學這種根本沒有考題範圍的科目,是否在第一次讀的時候,先不要區分是否為重要的考題內容,就將全部內容都以申論題的方式扎實的學過一輪?假設政治學總共寫了二百題申論題,在第二輪開始複習的時候,再從二百題申論題中挑一百題的題王,用默想法和逐次剔除法把一百題記熟。

假設一百題申論題王加上一百題非題王就是政治學全部的題目,雖然我多做了一百題非題王的部分,但是它對於我寫申論也有幫助,可以當作額外補充的心態,讓自己底子更扎實,然後第二輪複習的時候再用「投機」的方式,只重視一百題申論題王,然後一百題非題王就跳過!這樣作法對嗎?

這還是「優先原則」的問題!更仔細說明如下:

先抓「題王」一百大題並做完「完美的筆記」,若行有餘力,另做「非題王」一百題,比較符合成本效益!

一般而言,高考六科、六百大題,已經夠花時間了,恐怕沒時間再做另外的一百題。而且命題委員的「習慣」是不可能出四題大家都會的題目;所以,每科準備一百大題和準備兩百大題的猜中率可能都一樣!如果要「練筆」,六百大題也夠了!主要還是在時間有限下,哪個優先的問題。

針對這個問題,有位同學分享她的心得:

我們要寫的是常考、考的機率很高的題型,不是鑽牛角尖鑽研那些微小機率的考題!我想我們在做完美筆記時,常常會陷入驚慌失措、很害怕漏了哪道題目的窘境。

其實,你找不到,大家也會找不到,你漏掉了,大家也會漏掉!應該是要先掌握會考的而且考的機率高的題目才是王道。

from
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78&f_SUB_ID=5568&f_ART_ID=543165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