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

一萬小時的價值投資學

一萬小時的價值投資學

2013/11/21【詹益鑑╱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】

因為對新聞事件與社會氛圍的感觸,兩週前我寫下了〈你砍的是成本,還是自己的未來?〉,期待有一天我們不再殺雞取卵,試著投資自己的未來。

「投資自己的未來」這七個字說來簡單,不過應該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惑,無論是學生、就業者甚至是創業者,到底要如何投資自己,又如何找到未來。

讓我們先把自己擺一邊、未來放兩旁,先來談談「價值」跟「投資」。還有,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創造價值,有些人只會破壞價格。

其實,創業也好,創新也罷,我個人的觀點都是「針對尚未滿足的需求,提供解決方案」(英文叫Solution for Unmet Need)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你為特定需求的客戶或使用者,提供技術、產品或服務,這些解決方案為他們創造了「新的使用體驗或滿意度」,甚至「好到他們願意付錢」,那麼就成了「創新」或「創業」的開端。

當然,這群客戶或使用者的「付費意願、付費能力、群體規模」等因素,就決定了這門事業的「市場規模與價值」,而技術、產品或服務的不可取代性與未來發展性,也就決定了這個產業的長期成長性與投資價值。

如果僅透過價格破壞策略(也就是price down,通常必須伴隨著cost down)進入市場,的確可以快速吸引客戶甚至創造獲利,但若品質下降、品牌與口碑無法累積,或者沒有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,創造更好的市場滿意度,其實長期不見得能創造競爭力與產業價值。

所以,創業的出發點,不該(只)是賺錢,而是創造價值。唯有價值創造者才能長期主導市場並且不斷創新(例如 Apple, Google, Amazon等科技公司)。

回到「如何投資自己」這件事情身上。

如果把個人生涯當成一個事業、一個品牌來經營,那麼你選擇的是「價格破壞」還是「價值創造」策略?

如果你選擇「價值創造」的話,恭喜你,你將擁有人生的主導權。但也要提醒你,價值投資需要的是「耐心」與「專注」。

這兩個要素似乎很抽象,如果化為具體數字的話,我會說「七年」與「一萬個小時」。


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吳季剛也曾說過「只要你累積超過一萬小時的經驗,就可以把任何事做好」。
上篇文章提到,全球電子商務龍頭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最有名的觀點之一就是「投資長期」: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,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,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。


偉大企業經營者如是說,實例也非常多。不說Amazon上市多年才獲利,Apple在Steve Jos回鍋任執行長七年後才翻身,Google與 Facebook也都是在創業八年後才上市。七年真的像是一個關鍵數字,但為什麼是七年?

我覺得是「一萬個小時」定律所造成的。

英國神經學家Daniel Levitin透過許多研究得到一個結論:人類腦部需要相當長的時間,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技能,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。統計資料顯示,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或訓練,是成為專家最起碼的要求,不管是鋼琴家、作曲家、籃球選手、科幻小說作家、溜冰選手、棋士,甚至是頂級罪犯等,一再印證這個數字:「一萬個小時」。

例如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,滯空力與協調性絕佳,但也是進入NBA七年之後,不斷苦練(他是首位將重量訓練帶入NBA的球員)並成為球隊領袖之後,才首度率領芝加哥公牛隊取得冠軍,之後締造兩次三連霸的空前紀錄。

如果用簡單的數學計算,每天花三個小時練習一個項目,大約要十年才能累積到一萬個小時;如果是全職工作、日夜投入,每週工作60個小時,大約就是三年半。

一個創業者可以經過三年半成為產品的專家,但要獲得真正的成功,大約又要花三年半的時間,才能成為市場(包括用戶市場、資本市場等)與組織管理的專家。

所以七年魔咒與成功機會,其實是兩段一萬個小時累積出來的。

所以,假如我們為自己的未來選擇「價值創造」的機會,花一萬個小時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(至少三年半),勢必是不可少的。

至於要選定什麼領域,自然是要發自內心的熱忱,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對創業者說「不賺錢你都願意做的創業主題,成功機率比較大」。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,其實就是「跳出舒適圈」,拓展生活經驗與視野,你就會發現那個值得投入、沈醉其中的主題。

以長期投資與價值投資著稱的股神Warren Buffett曾說:「Price is what you pay. Value is what you get.(價格是你付出的,價值是你得到的。)」

而我認為,時間能累積的,才是財富。價格只是短期波動,價值才值得長期擁抱。

從七年或一萬個小時定律,或者我們可以說,無論天賦如何,這個世界上,從來「只有累積,沒有奇蹟」。

重點不是苦功,而是熱情。但熱情所致,你才能用一萬個小時磨練自己,設定七年後的目標,投資自己的未來。


全文網址: 一萬小時的價值投資學 - 詹益鑑專欄 - udn專欄 - udn

http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5756/101730
Power By udn.com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